4月18日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同心抗疫、向阳携行”心理健康系列讲座第八讲“放松解压动一动——疫情期心理压力运动调节技巧”顺利举办。讲座由李芷溢老师主讲。李芷溢老师从“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好处”、“小心运动伤害你”、“推荐一个运动方式”三方面重点讲述了大学生如何采用运动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压力进行调节。
李老师首先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引入,该理论认为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生理体验“激活”心理感觉,反之亦然。同时为同学们介绍了蝴蝶拍的技术,并现场为大家进行了演示及要点讲解。
在“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好处”部分,李老师提出了“舒缓放松”、“大脑神经递质调节”两个方面。她指出:运动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以顺畅呼吸为主,起到舒缓放松的作用,这类运动并不激烈。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在运动后出汗,则会促进内啡肽、内源性大麻素和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可以促进我们对于愉悦的感受;内啡肽可以阻断痛苦感并提高人对于愉悦的感知;内源性大麻素则是与“运动性兴奋(runner`s high)”息息相关的物质,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受到愉悦。
在“小心运动伤害你”部分,李老师指出,运动不是突发奇想,不规律的运动对身体是一种压力,而规律的运动,比如一周4~5次,一次20~30分钟,则非常有助于我们身心的调节。许多同学知道了运动的好处后,会盲目地使用这一技巧,实际上,如果是强迫运动或自伤式运动,则是对运动的滥用。面对心理压力,如果我们不能通过言语来表达,用身体来发声也未尝不可,最终达到宣泄、愉悦的状态即可。
在“推荐一个运动方式”部分,李老师首先介绍了选择广播体操的原因,一是广播体操时间较短,容易坚持,二是广播体操由国家体育总局审定,更为科学,三是广播体操包括“伸展、扩胸、踢腿、体侧、体转、全身、跳跃、整理”八个环节,更为全面。最后广播体操还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社恐,在不断的练习与暴露中会看到自己身上更多的潜力。随后,李老师为大家现场演示了第九套广播体操的全过程,并鼓励同学们课后多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在运动中平衡身心,更好地生活。